

6月24日上午,學校在校部五樓會議室召開就業工作會議,對我校當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通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我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辦法》,對做好就業工作提出了要求和部署。部分單位在會上進行了交流和表態發言。會議由校長郭連軍主持。
會上,校黨委書記劉自康講話。他指出,本次會議是繼教學科研和學科工作暨一流大學建設推進會之后,學校黨委統籌召開的又一次全局性重要會議,是工大前所未有的就業工作會議,充分表明學校黨委抓好畢業生就業的決心和信心。畢業生就業工作不僅是中央和省委高度關注的一項政治工程、民生工程,也是一流大學建設的一個關鍵指標、核心指標,跟教學科研和學科工作息息相關。開好這次會議不僅是貫徹全國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精神的直接體現,也是抓好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工作暨一流大學建設推進會落實的重要任務。
劉自康強調,一要壓實責任,上下齊心,堅決闖過防控常態化的就業關。今年是最難畢業季。客觀上有疫情帶來的線上招聘的種種不便,主觀上有學生和家長就業觀念帶來的種種挑戰。要像打好疫情防控戰一樣,打響一場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總體戰、攻堅戰,務必闖過今年就業關。學校要強化領導,強勢推進。要壓緊“一把手”工程,壓實“三包”責任制,做好頂層設計和工作調度,系統性推進就業工作。各位校領導要落實聯系單位就業工作責任制,嚴督實導真幫忙,摸清底數算好賬,跟蹤進展抓落實,破解難題見成效。要加大對就業工作的考核權重,加強對就業統計的核查力度,嚴格執行“四不準”規定,對數據問題核查屬實的要視情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部門要同步跟上,同向發力。打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總體戰,機關各部門要明確定位,強化擔當,既要拿出促進和保障就業的務實舉措,又要加強協調配合,讓各項政策措施貫通銜接,形成合力。針對學校關于就業工作的十條舉措,要抓好責任落實,快速拿出針對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的實施方案。學院要齊心協力,齊頭并進。抓好畢業生就業是辦學單位的主體責任。學院領導包專業、專業教師包學生的工作機制必須落實落地。學院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落實落細“一把手”工程。要做優一院一策,做實一生一方案,把學院的就業搞上去。每位教職員工包括機關干部要關心畢業生就業,用足關系網絡,挖深社會資源,真正彰顯“家”文化的溫暖。
二要立足當前,多措并舉,千方百計確保今年的就業率。要按照中央總體要求為畢業生提供不斷線服務,特別是要抓住“百日沖刺行動”,多管齊下把就業抓上去,確保今年初次就業率向去年靠攏,年終就業率保持穩定。做深內部挖潛,設崗吸納一批。學校將拿出真金白銀,從科研助理、公益崗位、人事招聘三方面入手,增設校內崗位。科研助理崗位,學校今年把預算從70萬增加到300萬。利用政策杠桿撬動作用,鼓勵更多校內院所、平臺中心、重大項目等積極設崗,推動學校科研和就業工作雙提升;公益崗位針對各部門急需緊缺情況招聘應屆畢業生過渡補充。下步將考慮招生宣傳、校友聯絡、科研信息收集和科技成果推廣等校外工作情況,把經費預算從15萬增加到100萬,再增設一些公益崗位。人事招聘在摸清現有缺口和考慮超前發展情況下,盡可能擴大招聘人數。學校通過經濟補助、精神鼓勵和政策放寬三輪驅動應征入伍。有關部門和學院要加大招聘宣傳的工作力度,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我校畢業生抓牢機會主動應聘。做透思想工作,轉化推動一批。闖過就業關,關鍵在就業觀的轉變。受疫情影響,畢業生就業意愿和就業結構發生一些變化,要加強對畢業生就業觀念的引導。要結合中小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做公益成為新時尚,下基層也大有可為的現狀,做好畢業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要做到位,下功夫,接地氣,既要對學生講,也要對家長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就業觀,增強就業信心。做細優惠政策,宣傳促進一批。就業工作是今年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但也利里有利。國家和省里出臺了一系列穩就業政策,針對性特別強,含金量非常高,決心和力度空前。有關部門要吃透用好,逐條研究,逐項細化,抓緊時間跑,想盡辦法找。二級學院要把政策宣傳到位,讓每個畢業生都掌握,讓每個畢業生家庭都知曉。有關職能部門要指導推動各學院用好屬地政策,積極與省內用人單位溝通協調,把學校在遼就業率扎扎實實地提上去。做實創新創業,自主就業一批。各級政府紛紛出臺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國家早已出臺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省里每年績效考核也都要考察畢業生創業情況。互聯網時代讓大學生創業具有獨特優勢和更多可能。學校也設立了畢業生創業扶持基金。有關部門和各個學院要用好政策支持,幫助畢業生對接市場資源,力所能及地提供場地、財務、法務的專業指導。做好重點幫扶,確保兜底一批。要考慮疫情影響對重點地區的學生重點關注,要考慮家庭經濟情況,對困難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畢業生給予關心關愛,特殊對待。對國家下發的湖北籍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沈陽市劃撥的在沈高校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要第一時間發放到位。包括學校內設的科研助理、公益崗位、人事招聘等也要重點傾斜,確保他們一個不落實現就業。
三要著眼長遠,標本兼治,切實提高學校的就業力。從確保就業率到打造就業力,是“雙一流”建設的必經之路,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任務。要以教育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樹牢質量意識,提升培養能力,把畢業生培養做優做強。要跟學科專業調整相結合。做好就業工作關鍵要把握社會需求。要把學科專業調整跟就業率捆綁掛鉤,跟在遼就業情況特別是遼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以就業狀況倒逼學科專業布局優化。相關部門要抓緊聯動研究,拿出專業調整、學科預警與學生就業實質掛鉤的具體辦法。要跟培養模式優化相結合。要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以制定新版人才培養方案為契機,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做深實習實踐環節。在研究本科生中提前實行導師制,提高本科生動手能力,積累實戰經驗。遼陽分校要繼續堅持專本碩貫通培養,沈陽主校要實行本碩博貫通培養。要跟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抓就業要從源頭上抓起,從各方面抓好,跟教育教學各方面密切相關。要深思考評估專家的意見,多聽取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看法,找出問題,補齊短板,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建立用人單位定期回訪制度,對企業的真實反饋要真用真改。要跟工作機制創新相結合。抓就業要完善指導和服務機制,主體要依靠二級學院和專業教師。要高度重視,把學生就業當作學院的存亡大計來謀劃,當作教師存在價值來落實。要真抓實干,盯牢企業,看好學生,直通家長,實行全員聯動。要關口前移,采取訂單式培養,菜單式教學,保姆式就業,全程跟蹤。不搞一錘子買賣,對一些優質和吸納畢業生較多的單位企業,要做好長期維護工作,形成利益共同體。
畢業生就業創業關系千萬家庭幸福,也是做實“家文化”,建好“雙一流”的重要契機。要用心用情用力把就業工作做好,保時保質保量完成就業目標任務,為學校創建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郭連軍就如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提出具體要求。
副校長何又春作畢業生就業情況通報及工作部署,副校長王世杰作對我校促進就業創業工作十條具體舉措進行解讀。
遼陽分校、軟件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分別在會上作交流和表態發言。
相關校領導,各辦學機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沈陽校區相關黨政群管理機構、教輔部門、保障服務機構負責人在主會場參會。遼陽分校班子成員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全校各二級學院其他班子成員、系(教研室)主任、輔導員通過視頻參會。